一、面部识别系统和指纹识别系统有什么区别?现有的比较专业的面部识别系统都哪家在做?
面部识别系统和指纹识别都是生物识别技术,只不过两者所识别的生物体征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面部,一个是指纹。国内面部识别系统做的比较成熟的有FaceVisa等等,你可以上网了解下
二、死亡,脑死亡和植物人有什么区别
一、含义不同
1、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
2、脑死亡指虽有心跳但无自主呼吸,深度昏迷,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最终必然会死亡。
3、植物人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
二、表现形式不同
1、死亡一般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及脑死亡为识别标志。
2、脑死亡为不可逆转的死亡状态,即全脑功能丧失表现为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自主呼吸消失。
3、植物人有呼吸和血压,有自动睁眼,有眼球追踪,有咀嚼和吞咽动作,有肢体对疼痛刺激的回避动作,有睡眠叫醒周期,并可保持正常体温心跳,血压和呼吸。
三、预后不同
1、死亡不可逆转。
2、脑死亡者的昏迷是不可逆的,已经不能自主呼吸,不可能醒来。
3、植物人还可以自主呼吸,还有清醒过来的希望。植物人可能清醒,也可能保持昏迷直至病情恶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死亡
百度百科——脑死亡
百度百科——植物人
三、生物学作业 如何确定患者是否患过某种感染病菌 不要临床上的
对于体征来说,皮肤的变化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很直观的辨别,对于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如果除外自身免疫和肿瘤因素的话,可以肯定为是细菌感染,而对于全身的皮疹,多半为病毒性感染(在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中,只有猩红热和伤寒是细菌感染,斑疹伤寒为立克次体感染,其他基本上都是病毒感染)。下面是丹毒的图片,大家感受下
这是麻疹的图片,对比一下
除了皮肤,在内脏器官上也有很多肉眼可以分辨出的差异,比如浆膜腔积液,器官感染灶,等等;对于症状来说,就要具体化到每个疾病了,这点学过内科学的同学都会深有体会,例如大叶性肺炎会有铁锈色痰,霍乱会有米泔水样便,病毒性感冒会有卡他症状等等,这些都是考试会反复考到的内容,只能靠记忆和经验去掌握。
区别二: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目前循证医学大环境下比较可靠的诊断手段,在区分感染性疾病时辅助检查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很多检查结果被称为“金标准”,下面我们就从最次要的逐渐向最重要的来分析。
1、影像学检查:主要指X线和超声,超声对于感染诊断主要是脏器脓肿及感染性心内膜炎或瓣膜赘生物,X线对于感染诊断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其他系统也有,比如肝脓肿,肾周脓肿等等),肺CT在其中功不可没,其实临床上对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最不好鉴别的部位其中一个就是呼吸系统,在这里,我根据我没几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下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影像学区别。首先,细菌感染往往成局灶性,病变演变慢;病毒感染成弥漫性,病变演变快。下图是个大叶性肺炎的肺CT表现(病变局灶于一个肺叶或肺段)
这个是小叶性肺炎(病灶沿气管或血管成灶性分布,左肺下叶不张)
这个是病毒性肺炎(著名的SARS,可惜不太清楚.........)
再来一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弥漫分布,间质受累为主)
其次,细菌性感染易形成空腔(尤其是球菌和厌氧菌),局部包裹,多伴随支气管分布,可能造成气道阻塞形成肺不张;病毒性感染多引起肺间质水肿渗出,容易出现低氧血症,严重的会出现I型呼吸衰竭,但很少造成空洞或肺不张。最后,细菌性肺炎可能会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病毒性肺炎几乎不会造成胸膜受累。
2、实验室检查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就是免疫学检查,比如经典的乙肝两对半,HCV,HPV,HIV的抗体检查,呼吸道很多病毒的IgG和IgM等抗体都可以通过抽血来检查,用来明确感染源。此外,CRP(C反应蛋白)和PCT(降钙素原)是目前临床上用来提示细菌性感染的指标。还有一个最普及的,就是血常规,血常规中的白细胞一直是临床上用来评估感染情况的简单方便的指标,大部分细菌感染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不过少数病毒也会引起白细胞升高(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风疹病毒和EB病毒)。最后,一些特殊组织的感染,有特殊的检验方法,比如胸腔积液,脑脊液的常规中白细胞升高,糖降低可以提示细菌感染,尿常规白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貌似没有泌尿系统的病毒感染),大便中白细胞升高多见于菌痢等等。
3、病原学检查:利用体液或组织进行涂片或培养直接辨认出病原学,是诊断细菌性感染的金标准,不过涂片检出率不高,培养又需要时间,所以没办法在见到病人的第一时间用来诊断。
4、治疗效果:当难以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时,临床医生一般倾向于给予抗生素治疗,如果病情好转,说明是细菌感染,不过随着抗生素控制的越来越严格,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过对于感染症状严重的,还是可以在实验室结果出来前使用的,不过这要依赖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力了。
四、沙眼和结膜炎,角膜炎有什么区别.对眼睛发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病,是由微生物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砂粒,故名沙眼。感染沙眼可以延续数年以致数十年之久,其患病和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密切相关。解放前我国沙眼患病约为全国的50%以上,建国以来沙眼患病已经明显下降,但沙眼仍然是我国当前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据199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沙眼评估与控制研讨会报告,我国很多地区沙眼患病率仍然高达20%以上。如安徽沙眼炎症达10.2%,沙眼性倒睫达11.5%。四川沙眼性炎症达20%,沙眼性倒睫为1.2%。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云南、宁夏、海南沙眼患病率更高,因此沙眼被列为视觉2020消灭可避免盲中的五种眼病之一。 2、沙眼有哪些表现? 沙眼感染早期引起不同程度的怕光、流泪、发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眼部不适感,眼睑结膜血管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严重者可侵犯角膜而发生角膜血管翳。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睑结膜发生严重瘢痕,使睫毛向内倒长形成倒睫。睫毛持续地磨擦角膜引起角膜浑浊、白色瘢痕,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 3、如何辨认沙眼? 沙眼有5个主要体征。一个沙眼患者可以同时有一个以上的体征。who已经建立了辨认和命名这些体征的简化分级系统。 ⑴沙眼性炎症—滤泡(tf):这是沙眼第一体征,最常见于儿童,有眼红、粘性物、眼痒、眼痛等不适,眼睑结膜面(把眼睑翻过来看)有称为滤泡的小白点。 ⑵沙眼性剧烈—炎症(ti):当上眼睑结膜面严重红肿、炎症性增厚使血管模糊时,第二个体征沙眼性剧烈—炎症(ti)就可以被确认。 ⑶沙眼性疤痕(ts):经过反复的感染可见第三个体征即眼睑的结膜面出现疤痕体征——眼睑结膜面看起来像白色条纹。 ⑷沙眼性倒睫(tt):当疤痕引起眼睑内层增厚和眼睑形态改变时,它向下牵拉睫毛指向眼球,睫毛摩擦角膜,这称为倒睫,即出现第四个体征沙眼性倒睫(tt)。 ⑸角膜混浊(co):如果倒睫持续摩擦角膜,看起来本应清亮的角膜发白,这就称为第五体征——角膜混浊。 missyou 11:30 检举 角膜炎 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通称为角膜炎。角膜炎时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和较强的刺激症状,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 结膜炎 因感染、过敏、外伤引起的眼结膜充血,渗出、乳头肥大和滤泡形成等改变 结膜炎的治疗,若是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可点用类固醇(可地松)眼药水,以减轻病情。细菌性结膜炎,则须投与抗生素药水、药膏,甚至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治疗慢性结膜炎,必须先找出原因。若是环境刺激原引起的,则尽量减少接触刺激源,如减少到公共场所(尤其是密闭室内)、减少接触吸烟及燃烧废弃物之烟灰。若是过敏原引起的,则避免接触花粉、油漆、灰尘。 角膜炎的种类繁多划分比较细,如:按病理变化分、致病因素分、解剖层次分、临床表现分、炎症性之分等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怎么治疗好,要对症下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