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特征进行表情识别时,要注 意什么问题
生物识别技术的官方定义如下: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2009年全球识别产业收入为34.22亿元,而2014年达到了93.68亿元。
一个生物识别的最小系统一般包含了传感器、存储器和处理器三个部分,其操作流程包括用户注册和用户认证两个步骤。首先需要用户在身份认证前注册自己的生物特征信息,以此作为后续用户身份认证的依据;在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时,将认证时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注册时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匹配。用户注册与身份认证的过程主要包含了生物特征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及模式识别四个步骤。
(1)特征采集
特征采集是利用传感器把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转换为计算机可读取的数字信息的过程。生物识别传感器主要采用高精度的扫描仪、摄像机等光学设备,以及基于电容、电场技术的晶体传感芯片、超声波扫描、红外线扫描等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的类型极为丰富,不同的生理特征采集所用的传感器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特征所采用的传感器也会不同。
(2)预处理
预处理是将传感器读取的数字信息进行标准化,将原始数据处理成半结构化数据的过程。预处理通常方法主要包括信息压缩、降噪和数据归一化等。
(3)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提取生物特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将其转换为结构化数据的过程。特征提取和表达是生物识别过程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虹膜、指纹、人脸等图像在采集时极易出现光照不均、平面旋转、局部遮挡和三维形变等情况,这给后续的特征匹配与模式识别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可能导致识别失败,不能进行身份认定。因此在处理器速度提升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图像局部不变特征提取算法,这些算法专门用于提升生物特征在采集时由于光照强度变化、平面旋转、局部被遮挡和三维形变时的匹配能力。
(4)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通常包括特征训练、特征匹配和特征识别,是通过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手段构建分类器,对结构化的特征向量进行匹配和识别的过程。其中,特征训练是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用户注册阶段采集的生物特征数据集进行学习,生成生物特征分类器模型;特征匹配是将身份认证阶段提取的生物特征与用户注册阶段生成的生物特征数据库模型进行匹配,并计算二者相似度;特征识别设置相似度阈值等识别准则,并对识别的结果进行接受或拒绝。
从理论上来说,人的任何生理或者行为特征,只要满足普遍性、独特性、唯一性、稳定性、可采集性等条件,都可以作为生物特征用于身份鉴定。所谓普遍性,指每个人都具有具备的特征;所谓唯一性,指任何两个人的该特征都是不相同的;所谓稳定性,指该特征不会随时间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变的;所谓可采集性,指该特征要便于采集和定量测量。
从图表对比可以看出,指纹、人脸和虹膜是目前生物识别技术中应用最为成功的三类特征。其中,指纹和人脸是目前商业应用中最为广泛的两类生物特征,但仍有其弊端:人脸识别准确率偏低,而指纹在采集过程中涉及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虹膜识别的准确率仅次于DNA,但其采集设备成本高,可采集性差,而且人们对虹膜识别接受度不高,因此在商业应用中的普及程度不及人脸和指纹。
二、识别的基本概念
识别又称为归类和定性,是指在适用冲突规范时,依照某一法律制度,对有关事实或问题进行分类和定性,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并对有关冲突规范进行解释的过程。 是国际私法中的特有概念。
在国际上有关识别的依据主要有如下几种主张:依据法院地法识别说,依准据法识别说,分析法学和比较法说,对不同的案件依据不同的法律进行识别说。上述第二、三、四种学说虽各有可取之处,但在国际私法实践中,各国大都以法院地法作为识别的主要依据,同时于必要时兼顾其他有关根据的法律。
国际私法识别制度在实践中的著名案件是:奥格登案。
识别的应用不只局限于法律层面上,比如现 在广泛应用的有“模式识别”。模 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识别分为光学识别、生物识别、语音识别、磁识别、射频识别等。
三、如何挑选智能门锁?
在选购家用智能门锁时我们需要了解这5大注意事项。一、结合使用的环境、条件及要求。我们之所以放弃传统机械锁选用智能门锁,是因为它不仅安全性能高,而且它相对传统机械锁还要更方便。智能锁在生活中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但是在选购时,我们还是得需要考虑我们实际的环境、条件及要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二、门锁的机电结构是否稳定。机电结构的稳定情况决定了智能门锁的性能。如果机电结构不够稳定,就会导致门锁频发故障,对我们的生活和使用体验都会带来影响。有很多技术和经验一般的智能锁厂商,很难在短期内把智能锁的机电结构稳定性控制的很好。通常情况下,合格的智能锁至少会保证三年内无大故障。三、锁开门的方式是否越多就越好?现在的智能门锁一般都有密码,指纹,感应卡,遥控器,手机电话远程,机械钥匙等多种开门方式。虽然开门的方式有多种,但这也并不能代表智能门锁的质量就会好。我们只用选择自己需要的就好。例如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为了方便他们的使用可以选择指纹功能突出的智能门锁,这样既安全还不用担心老人和孩子忘记密码,每天回家只需要动动自己的手指头就可以进门。所以我们在选购时只需要购买我们需要的就好,要不然多了也是浪费。四、门锁是否是超B级及以上的锁芯。锁芯和锁体是门锁的核心防护,国家标准把锁芯安全级别定义为A级和B级,而市面上有称为超B级、C级的锁芯,这都是企业标准,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其实都应该划分为B级。所以在购买智能门锁时,还是建议大家超B级及以上的锁芯,毕竟老式的A级锁安全性能不高。五、外观设计酷炫是否会更安全。正所谓树大招风,外形酷炫的智能门锁一定程度上也会吸引别人的目光。如果是单纯的欣赏那倒不用担心,就怕会引来不法分子的目光,从而破坏我们的财产安全。所以我们在选购时根据自身情况选购合适的门锁,也许外形普通的门锁会相对更安全,既低调还保护了我们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