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氨基硅烷与环氧基硅烷对比?
一种水性纳米富锌环氧硅烷涂料,具有两种组分,其配方特征是:以全部组分的重量为100%,以下为各组分的重量比: A组份:800~1000目纳米锌粉65%~80%,自乳型环氧树脂 8%~25%,乙醇0.1%~5%,去离子纯净水0.5%~5%,稠化剂0.1%~1%,防分沉剂0.1%~3%; B组份:硅烷组合:[双甲硅烷基氨基硅烷、乙烯基硅烷]1.5%~5%,这两种硅烷的组合配比率介于0.15~0.30之间,固化剂3%~8%。
二、聚碳硅烷与聚碳甲基硅烷区别?
聚碳硅烷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其主链由硅和碳原子交替组成,硅和碳原子上连接有氢或有机基团,分子链为线形或枝化结构。
聚碳甲基硅烷的分子式:C2H6*2Si分子量:58.1545。
三、硅烷与磷化的区别?
硅烷是指的是碳烷烃的硅取代类似物。构成硅烷烃的是一条硅原子链接形成的主链和以共价键链接在主链上的氢原子。硅烷烃的化学式通式为:SinH2n+2。
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换膜处理,主要应用于钢铁表面磷化,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
四、硅烷与酸反应吗?
由于硅不能与H2直接作用,简单的硅烷常用金属硅化物与酸反应来制取。
五、一氯硅烷与水反应?
三甲基一氯硅烷和水的反应方程式:2(CH₃)₃SiCl+H₂0=Si₂(CH₃)₆O+2HCl
三甲基一氯硅烷和水反应,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和盐酸:三甲基乙氯硅烷(三甲基一氯硅烷)易和潮气反应产生氯化氢。其危险特性是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六、甲硅烷与甲烷的沸点比较?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对于甲硅烷和甲烷来讲,都是正四面体构型,都是非极性分子,以色散力为主.
色散力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甲硅烷的分子量比甲烷的分子量大,其色散力也越大,分子间力越大,沸点越高.
七、硅烷属于?
硅烷即硅与氢的化合物,是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甲硅烷( SiH4) 、乙硅烷( Si2H6) 和一些更高级的硅氢化合物,通式为SinH2n+2。其中,甲硅烷最为常见,有时也将甲硅烷简称为硅烷。
硅烷已成为半导体微电子工艺中使用的最主要的特种气体, 用于各种微电子薄膜制备, 包括单晶膜、微晶、多晶、氧化硅、氮化硅、金属硅化物等。硅烷的微电子应用还在向纵深发展: 低温外延、选择外延、异质外延。不仅用于硅器件和硅集成电路,也用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砷化镓、碳化硅等)。
在超晶格量子阱材料制备中也有应用。可以说现代几乎所有先进的集成电路的生产线都需用到硅烷。硅烷的纯度对器件性能和成品率关系极大,更高级的器件需要更高纯度的硅烷(包括乙硅烷、丙硅烷)。
八、乙氧基硅烷与环氧树脂反应吗?
硅烷偶联剂一般加到B组分,加在A组分容易与环氧树脂起反应,增加偶联剂能提高固化物的粘结性能,具体添加那种偶联剂,看粘接基材而定。
九、三甲基氯硅烷与碱反应?
一般用三甲基氯硅烷都比较活泼,易上。具体反应条件是:无水CH2Cl2做溶剂,无水三乙胺做碱,加入三甲基氯硅烷即可。一般反应进行的很快,同时产率也不错。
但是该保护试剂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易上易脱,保护基上去后怕水(包括空气中的水)、怕酸、怕硅胶(既,不可上柱),所以我们用三甲基氯硅烷做保护基的时候,都是完成保护的同时立即进入下一步的反应,待下一步的反应结束的时候,保护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时再一起进行后处理,在这一后处理的过程中,三甲基氯硅烷也会掉下,从而完成去保护。所以,如果楼主希望该羟基被保护的久一点的话,不妨尝试使用三乙基氯硅烷(如果不会引起较大位阻)
十、硅烷和硅烷偶联剂的区别?
偶联剂也称为“架桥剂”。常用于处理无机填充物,如碳酸钙、硫酸钡等。偶联剂应用于塑料体系,可使填料得到活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填充量,减少树脂用量,降低制品成本,提高抗冲强度,抗张强度,同时改善综合加工性能。而硅烷偶联剂是偶联剂的一种。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含硅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通式YsiX3表示,其中X为烷基或烷氧基,Y为烷基、氧代烷基或氨基、苯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