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我问一个弱智的问题。为什么芯片会听程序的话啊。它不就是一块半导体吗。为什么输入一堆字母它就可以工作

促天科技 2025-07-05 16:03 0 0条评论

一、我问一个弱智的问题。为什么芯片会听程序的话啊。它不就是一块半导体吗。为什么输入一堆字母它就可以工作

好吧

我来说说

首先半导体的本质是一种pn结之类的逻辑电路

而逻辑电路通常有两个状态, 就是高电平和低电平

这就是常说的数字信号, 用1和0表示

然后用一组1和(或)0, 即用多个1和(或)0表示一个命令或数据

而你说的一堆字母是程序

程序会编译成一系列命令和数据

命令和数据会转化成机器码

而机器码又是用一系列1和0表示

程序存到了芯片的存储区域

当芯片工作时, 就是读取这些机器码

这时芯片就按照事先编译好的机器码, 即一系列1和0来进行工作

以上便是基本原理了

输入代码是对芯片内部电路逻辑的改造过程,自然会听话。

编译后的程序就是二进制的1和0,它们在芯片内部就是电平的高和低,更准确地说是电压的高(约5V)和低(约0V),它们当然可以驱动电路工作了

代码很复杂,通过不同的编码编译的

二、电脑显示器开机一会就黑屏是什么原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电脑黑屏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显示数据线接触不良;

主板没有供电;

显卡接触不良或;

CPU 接触不良及过热;

内存条接触不良;

电源性能差;

机器感染 CIH 病毒,BIOS 被破坏性刷新。

微软黑屏,请打补丁。

这类问题多数是内存和显卡的关系,松动或接触不良,动一动它或用橡皮擦擦接口的金手指就好.

三、U盘使用的重要方法有哪些?

一、正确的插拔方式 在插拔U盘时用力过猛或上下摆动幅度过大是不正确的。插拔U盘时只允许左右少许摆动,不允许上下过度摆动。这是因为usb插接口扁而薄。上下摇动容易使机内线路板断裂,或者插头与线路板之间脱焊。造成接触不良使数据传输出错甚至不能使用,这种故障是很常见的。

 二、携带方式要稳妥 携带时要注意保护U盘。如果随意装在衣袋里特别是裤子的后袋里,容易受到挤压而变形,严重时也会使线路板断裂产生隐性的故障。

 三、保持清洁防止灰尘污染 usb插口内如果积有较多的灰尘或污垢,会导致接触不良使数据传输不畅。读卡器的电触点更为精细内部如果有了灰尘或锈迹,与电脑连接后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现象。有些种类的存储卡体积更小更薄,操作时一定要当心。注意插头上的灰尘颗粒还会把触点磨毛。缩短插口的使用寿命。一定要保持插接口清洁。

 四、防止受到腐蚀性污染 夏天随身携带的U盘容易收到汗液的污染。时间久了里面可能会生锈,造成损坏。还要防止淋雨;落水和腐蚀性气体的侵蚀或置于厨房的油烟或水蒸气的环境中。

 五、规范的操作 usb接口允许热插拔(带电插拔),但在读取或写入数据时千万不可插拔。这样操作轻则损坏数据,重则损坏芯片。如果你不能确认是否正在读写数据,就采用安全删除硬件的方式断开连接。这种方式如果仍不能安全删除U 盘, 为了保险起见,建议你关机以后再拔出U盘。如果强行拔出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六、使用中注意温升的影响 U盘中电子芯片的体积很小,特别是小型的SD卡或迷你SD卡体积更小。散热问题要引起注意。夏季使用时气温较高,在进行写入数据操作时,闪存体的温升较高。如果U盘容量很大,待写入的文件又很多,持续写入的时间会很长。此时温度上升会比较大,为了防止芯片因过热受损,必要时可分段间歇写入,给积累的热量一个散发的机会。

 七、传输数据要注意 与电脑连接以后,在传输数据期间不要尝试去触动U盘。瞬间的接触不良可能会使数据出错。 

八、不能随意乱塞 由于某些充电器的接口也是USB,有的输出电压还较高,注意防止不小心误插或被孩子当玩具将U盘或读卡器插进充电器插口。过高的电压可能会导致储存芯片损坏。

 九、不使用时不要把U盘长时间插在电脑上 长期加电对U盘的使用寿命并不利。插在前面板还容易被不小心碰坏,轻则不能使用;重则可能就一分为二了。 

四、什么是CPU的主频、外频、倍频

CPU主要的性能指标有:

○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

○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KB-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