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生物识别信息”是什么、如何认定?3点区分中欧相关规制差异

促天科技 2025-07-16 19:03 0 0条评论

一、“生物识别信息”是什么、如何认定?3点区分中欧相关规制差异

作者:娄曹军

在全球数据处理领域,跨国公司经常需要在中欧两地之间调和数据法规差异,以确保数据实践符合当地的监管法律。在此背景下,生物识别数据的界定与规制差异值得特别关注。

生物识别数据是指与个体身体、生理或行为特征相关,通过特定技术处理产生的个人数据,此类数据旨在识别或确认自然人身份。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包括面部识别、指纹验证、虹膜扫描、语音识别等,而行为生物识别技术则涵盖键盘使用分析、步态分析、凝视分析等。

在欧洲,《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生物识别数据进行了明确界定,强调了特定技术处理与识别个人身份的双重要素。根据GDPR第4条第14款,生物识别数据是基于技术处理自然人身体、生理或行为特征生成的数据,能够用于唯一识别自然人。

处理生物识别数据需符合GDPR第9(2)条规定的特定法律基础,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主体同意、执行合同、履行法律责任、保护数据主体或他人核心利益、正当利益追求、公共健康、科学或历史研究、公共利益等。而一般个人数据处理则遵循GDPR第6(1)条,包括同意、合同履行、法律义务执行等基础。

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立法上虽未直接定义生物识别信息,但在《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给出了生物识别信息的举例,如面部识别特征、虹膜、指纹、基因、声纹等。《GB/T 40660-2021 信息安全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保护基本要求》将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定义为能够单独或结合其他信息识别自然人身份的个人信息,涵盖面部识别特征、虹膜、指纹、基因、声纹等。

中国法律要求处理敏感个人信息需获得数据主体的单独同意,但并未明确规定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需限定为识别个人。这一规定在处理生物识别信息时与GDPR存在显著差异,GDPR则要求处理具有识别个人目的的生物识别信息需满足更严格的法律条件。

总结而言,中欧在生物识别数据规制上的关键区别体现在法律定义、处理法律基础和对数据主体同意的要求上。跨国企业在处理生物识别数据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差异,采取符合当地法规的策略。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建议中国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生物识别数据的概念与定义,同时考虑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扩展处理敏感信息的法律基础,以实现对生物识别信息的更全面保护与规制。此外,加强对公民与组织的法律培训与指导,促进生物识别数据的合法、安全应用,对于推动全球数据治理的协调与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二、什么是“生物识别信息”

生物识别信息是指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以及行为特征来鉴定个人身份的信息。具体来说:

生理特性:包括但不限于指纹、脸相、虹膜等。这些特性是人体自然具有的,且每个人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常被用作身份验证的依据。例如,指纹识别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比指纹纹路的细节,面部识别则通过摄像头捕捉面部图像并运用算法分析面部特征,虹膜识别则是通过扫描设备获取虹膜的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行为特征:包括笔迹、声音、步态等。这些特征反映了人的行为习惯和模式,同样可以用于身份验证。例如,笔迹识别通过分析书写笔迹来确认个人身份,声音识别通过分析语音特征来辨别个人,步态识别则是通过分析行走姿态的独特性来验证个人身份。

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在日常的门禁、考勤等场景中发挥作用,还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安全等领域,提供了更为准确和便捷的身份验证手段。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数据隐私保护和技术误识率等问题。

三、生物识别技术是什么意思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身份识别方法,它通过捕捉和分析个人生物特征来确认身份。这些生物特征可以是指纹、面部、声纹、虹膜图像等,其中指纹和面部识别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能够替代传统的指纹识别、身份验证和密码认证系统,还能够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性。

与传统的身份验证方式相比,生物识别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它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用户身份,避免密码遗忘或被盗的风险。此外,生物识别技术还能够有效防止身份盗用,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由于生物特征是独一无二且难以复制的,因此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金融、航空、安防、医疗等。例如,在金融领域,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可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来验证用户身份,从而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在航空领域,航空公司可以通过面部识别技术来确认乘客身份,简化登机手续。在安防领域,生物识别技术可以用于门禁系统,提高场所的安全性。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技术来确认病人的身份,确保医疗记录的准确性。

尽管生物识别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生物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不断提高,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此外,如何保护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防止被滥用和泄露,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并推动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四、生物识别和密码怎么设置

生物识别和密码的设置方法如下:

1. 生物识别设置

生物识别包括指纹识别、面容识别、虹膜识别等,操作简单方便,使用起来也比较安全。一般情况下,您可以在设备设置中找到“生物识别”选项,根据相关提示进行操作即可。

具体步骤如下:

- 进入设备的设置界面,选择“生物识别”或“Touch ID Passcode”选项。

- 根据设备提示,按要求进行指纹、面容或虹膜等生物信息的注册。

- 在设置中启用生物识别认证,后续登录或支付等操作时就可以使用生物识别进行验证。

注意事项:

- 生物识别技术虽然比较安全,但仍存在被攻击和仿造等风险,建议用户定期更新设备软件,以确保最新的安全补丁得以安装。

- 对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生物识别功能禁止设置在他人常用或自己的其他指纹或面容上。

- 对于家庭共用设备,可以开启指纹识别的多用户功能,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自己的生物识别登录。

2. 密码设置

密码是一种传统的安全验证手段,目前仍被广泛应用。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设备设置中找到“密码”选项,按照要求设置密码。安全性较强的密码应该是由多个数字、字母、符号组成,长度最好在8位以上。

具体步骤如下:

- 进入设备的设置界面,选择“密码”或“Touch ID Passcode”选项。

- 根据设备提示,输入当前的密码(如果存在),然后按照要求设置新密码。

- 在设置中启用密码认证,后续登录或支付等操作时就可以使用密码进行验证。

注意事项:

- 不要使用过于简单、容易猜测或者个人信息相关的密码。

- 不要将密码设置为与其他帐号的密码相同或相似。

- 避免将密码保存在公共场所或设备上,尤其是不要使用“记住密码”等功能。

综上所述,生物识别和密码的设置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用户妥善保管自己的生物信息和密码,定期更新密码,以确保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