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跟据细菌菌落鉴别细菌?
各种不同细菌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具有一定的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等 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块。如果接种菌的密度十分稀薄,且规定一定的培养条件,由于菌的种类不同,它所形成的菌落的形状、大小、高低、位置、表面的粗细、边缘的形状、色调、透明度,以及菌块的质地、软硬、粘稠度和特殊培养基的着色等,也各不相同。因此,菌落是菌种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单个或少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细胞、孢子)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如果条件适宜,就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体形较大的子细胞群体。这种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 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 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与菌落的概念不同,如果是许多细菌菌体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长成密集的、不规则的片(块)状的细胞群体,则称为菌苔。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细菌菌体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液体培养基中,是不能形成菌落的。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的无鞭毛的细菌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而有鞭毛的细菌可在穿刺线的周围扩散生长。细菌菌体接种于液体培养基 中,细菌生长后能使液体培养基变得混浊。混浊情况视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 同而有所不 同:好氧菌仅使上部培养液混浊,厌氧菌使底部培养液混浊,兼性厌氧菌使培养液上下均匀混浊;有的细菌可在培养液表面形成菌环或菌膜,或在底部产生沉淀。
二、什么叫病原微生物检测
病原微生物检测是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或其抗原、代谢产物、核酸等。
三、病毒是否具有细胞核?如何区分病毒和微生物?
病毒是否具有细胞核?1楼的已经回答的很好
如何区分病毒和微生物?
1.首先从宏观上讲:微生物比病毒大很多,病毒用显微镜看不见,微生物或者一般单细胞生物有点甚至能用肉眼看见,一般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2.本质上讲,微生物有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病毒和亚病毒。
但要注意:病毒不具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组成的壳,里面有DNA或者RNA,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
病毒不是单细胞生物
四、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或真菌的步骤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作为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细菌和真菌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器械(显微镜),但是它们又是无处不在的。未了弄清楚它们的分布情况,特进行探究:
1、实验中要选取五套培养皿进行实验,一个做为对比,另外四个用来培养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并且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培养,以便得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2、实验所使用的培养皿要经过高温灭菌(让学生想一想是为什么),并且每一组的培养皿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也即是说要准备至少5套培养皿(每一个小组)。因为对比不同环境中的细菌与真菌的存在情况,是属于单因素比较,所以除了采样地点是变量外,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条件等也要保持一致(温度、湿度等)。
3、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是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的),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的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也就是说在接种的时候要注意污染。
4、在不同的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采集菌种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环境,做到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5、接种好的培养基要放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
(将对照组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培养,将另外四组放在四个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培养,以便研究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同时也可以思考我们在生活中用什么方法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污染;尤其是医院又以什么为标准来判断。)
6、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要作好分工,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与记录。同时也便于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小组之间的讨论。(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存环境,分布范围,多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