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米技术及其发展史
纳米技术及其发展史
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前沿科技之一,它作为一门能够改变世界的新兴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米技术,它的发展史又是怎样的呢?从纳米技术的定义到其发展的历程,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一引人入胜的话题。
纳米技术是一门研究对象尺度在纳米米量级(1纳米等于10的负9次方米)范围内的技术。基于纳米尺度上材料的特殊性质以及其与大尺度材料之间存在的显著区别,纳米技术被视为可以带来革命性变革的技术之一。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开始意识到纳米尺度的材料具有与众不同的性质。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先进仪器的发展,纳米技术才正式被提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纳米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涉及领域逐渐扩大,其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均有重要应用。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那个时候,由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新型工具的问世,科学家们首次能够直接观察和操作纳米尺度的物质,这为纳米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对纳米材料特殊性质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纳米尺度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是尺度上的差异,更多的体现在材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
在1990年代,纳米技术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国开始加大对纳米技术研究的投入,纳米技术研究逐渐普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21世纪初,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等应运而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
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在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这些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导电、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储能、传感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技术在药物传递、癌症治疗、影像学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纳米技术可以设计制备出具有靶向性、高效性的药物纳米载体,实现药物的精准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
在信息技术领域,纳米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超高密度存储和计算能力的纳米器件,推动了信息技术硬件的发展。纳米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传感器、光电器件等领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的来说,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其在材料、医学、信息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诗经的起源及其发展史?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年间的诗歌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三、亚洲著名汽车及其发展史?
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早期的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凌志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丰田公司的三个椭圆的标志是从1990年初开始使用的。标志中的大椭圆代表地球,中间由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字,代表丰田公司。它象征丰田公司立足于未来,对未来的信心和雄心。
丰田公司早期以制造纺织机械为主,创始人丰田喜一郎1933年在纺织机械制作所设立汽车部,从而开始了丰田汽车公司制造汽车的历史。1935年,丰田ai型汽车试制成功,第二年即正式成立汽车工业公司。但在整个数30年代和4 0年代该公司发展缓慢,只是到了二战之后,丰田汽车公司才加快了发展步伐。它们通过引进欧美技术,在美国的汽车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先进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并根据日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著名的丰田生产管理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大大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汽车在本世纪60年代末即大量涌入北美市场。1972年,该公司累计生产汽车1000万辆。
70年代是丰田汽车公司飞速发展的黄金期,从1972年到期1976年仅四年时间,该公司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年产汽车达到200多万辆。进入8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的产销量仍然直线上升,到90年代初,它年产汽车已经超过了400万辆接近500万辆,击败福特汽车公司,汽车产量名列世界第二。 丰田汽车公司60、70年代是日本国内自我成长期,80年代之后,开始了它全面走向世界的国际战略。它先后在,美国、英国以及东南亚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并将汽车研究发展中心合建在当地,实施当地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的国际化战略。
丰田汽车公司有很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而且十分注重研究顾客对汽车的需求。因而在它的发展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创出不同的名牌产品,而且以快速的产品换型击败美欧竞争对手。早期的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列克萨斯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丰田汽车公司总部在日本东京,现任社长丰田章一郎。年产汽车近500万辆,出口比例接近50%。
四、伊利logo发展史及其含义?
伊利股份的品牌标识由三道“月牙形”环绕而成:两条深浅不同的绿色代表着深远辽阔的草原;蓝色代表着晴空中灿烂的阳光滋养着万物,寓意健康与活力;白色代表着营养丰富的牛奶,红色的“伊利品牌”成长在阳光普照的蓝天绿地中。
整个LOGO以椭圆形为轮廓,表达了一种中国式的和谐与平衡。有效传递了“滋养生命活力”的品牌理念,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包含了伊利品牌为大众提供的健康产品支持以及带来的活力表现,现已成为伊利品牌独有的、标准化的固定视觉符号。
五、花卉的起源及其发展史?
花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四亿年前的地球上,当时只有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植物逐渐演化出了花的形态。花的形成是由苞片、花萼、花瓣和雄蕊(雌蕊)等多个器官构成的,它们都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在花的进化过程中,大约在一亿年前,出现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花。这些花由一个雄蕊和一个雌蕊组成,它们的花粉可以传播到雌蕊,从而使得植物能够进行受精和繁殖。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的形态和数量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到了约六千五百万年前,出现了第一批颜色鲜艳、形态优美的花。这些花吸引了昆虫等生物进行授粉,从而促进了花的进化和繁荣。
花卉的发展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被花木那蓬勃昌盛的生命力所吸引,他们爱花、尚花,将自然界中看到的花卉纹样刻画在陶具上进行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的进步,我国先民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利用和转化逐渐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先秦时期是传统插花的萌芽期,此时出现的还是广义上的插花形式,并非容器插花。人们将摘下的花草,插于发髻、冠冕上,点缀于衣服上,以此作为日常装饰,或被赋予礼仪象征。同时,开始人为地将各类内涵意义赋予不同花草,使其趋向理想化表达。
总的来说,花卉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花卉在自然界中的演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丽和芬芳,还成为了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世界芯片纳米技术发展史?
28nm、14nm、7nm、5nm意味着什么?纵观芯片制程史可以发现缩小晶体管的第一个好处是:晶体管越小,速度就越快,这个“快”是指为基于晶体管的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越高。微处理器CPU直到2004年,其时钟频率基本是指数上升的,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晶体管的尺寸缩小。
第二个好处是功能增加,成本降低。尺寸缩小之后,集成度(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提升,一来可以增加芯片的功能,二来,根据摩尔定律,集成度提升的直接结果是成本的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半导体行业50年来如一日地追求摩尔定律的原因,因为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家的产品成本就会高于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对手,你家就倒闭了。
第三个好处是晶体管缩小可以降低单个晶体管的功耗,因为缩小的规则要求,同时会降低整体芯片的供电电压,进而降低功耗。
以上就是缩小晶体管的主要诱因,至今业界还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以求获得更佳性能、更低成本、更好功能的晶体管。
下面具体看一下芯片制造企业发展简史:
1)2001年,当时的芯片制程工艺是130纳米,我们那时候用的奔腾3处理器,就是130纳米工艺。
2)2004年,是90纳米元年,那一年奔腾4采用了90纳米制程工艺,性能进一步提升。
而当时能达到90纳米制成工艺的厂家有很多,比如英特尔,英飞凌,德州仪器,IBM,以及联电和台积电。
3)2012年制程工艺发展到22纳米,此时英特尔,联电,联发科,格芯,台积电,三星等,世界上依旧有很多厂家可以达到22纳米的半导体制程工艺。
4)2015年成了芯片制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当制程工艺进入14纳米时,联电(台湾联华电子)止步于此。
5)2017年,工艺步入10纳米,英特尔倒在了10纳米,曾经的英特尔芯片制程独步天下,台积电三星等都是跟在屁股后面追赶的。
但是当工艺进入10纳米后,英特尔的10纳米芯片只能在低端型号机器上使用,英特尔主力的I5和I7处理器,由于良率问题而迟迟无法交货。
而在7纳米领域,英特尔更是至今无法突破,而美国另一家芯片代工巨头“格芯”,也是在7纳米处倒下的。
6)2018年,工艺步入7纳米
格芯宣布放弃7纳米,在前文“敌人不会仁慈”中,提到,格芯是美国军方2016-2023年的合作伙伴,美国军方和航太工业所需要的芯片等都是包给格芯代工的。
但是因为7纳米研发成本和难度太大,格芯最终决定放弃7纳米。
于是这才出现了美国政府将“台积电”纳入美军合作伙伴中,并且准备和台积电签署2024年后与美国政府的芯片代工伙伴协议。
因为7纳米技术,台积电被美国政府视为“自己人”,而为了长期供货美国,台积电也宣布了120亿美元的赴美建厂计划。
美国自己的代工老大英特尔倒在10纳米,格芯倒在7纳米,而进入更难的5纳米,只剩下三星和台积电。
7)2019年发布6纳米量产导入,2020工艺进入5纳米量产
但三星5纳米年初才首发,离量产和高良率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之前提过芯片代工,首发,试产,正式量产,这三阶段一个比一个重要。
三星在14纳米的良率比不上台积电,在10纳米的效能比不上台积电,在7纳米的研发制程比不上台积电。
你只有达到正式量产且高良率的时候,才能谈成功,目前台积电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有能力量产5纳米的代工厂。
纵观整个芯片工艺制程的发展之路,真的是斑斑血泪,即便强大如IBM,英特尔,格芯等国外大厂也是说倒下就倒下,说放弃就放弃。
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程,不成功是大概率的,而成功则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用命杀出一条血路。
8)台积电规划2022年3纳米导入量产,绝对的独步天下
七、利用及其什么的纳米技术?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
八、中国手机发展史,及其作用?
回顾国产手机的发展历程,从2G、3G时代的跟随,到4G时代的深度参与,即将进入的5G时代,势必是中国手机厂商换道超车的机遇期。甚至可以大胆断言,这次的微博事件将是国内手机发展史上的又一关键注脚,未来如果回头来看的话,行业格局的改写或许就从这一刻开始。
国产手机的4G往事
华为、荣耀、OPPO、vivo……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早已成为全球Top 5榜单里的熟面孔,但在十多年前却是一种“奢望”。
自贝尔实验室上世纪70年代提出蜂窝网络的概念开始,手机行业的主导权一直与中国企业绝缘,1G时代的摩托罗拉,2G时代的诺基亚,3G时代的苹果和三星,即便2G时代曾经涌现出波导、夏新等一批中国品牌,在缺少市场主导权的前提下,无一不是“昙花一现”。
到了3G时代末期,中国企业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华为、中兴、酷派、联想组成的“梦之队”一度成为中国手机厂商的代名词,但三星牢牢占据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的宝座,苹果收割了过半的市场利润,又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手机品牌崛起的时机出现在2011年,中国工信部正式发布4G牌照的两年前,雷军顶着“雷布斯”的名号筹谋互联网手机,杨元庆改组MIDH事业组拥抱运营商渠道,OPPO和vivo正式进入智能手机领域,余承东正式接管华为终端业务并开始规划转型……进行着各自不同的尝试。
2012年华为正式成立终端电子商务部,开始在电商渠道扩张,并在2013年的中国4G元年推出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5年后,据IDC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销量报告,荣耀手机以15.1%的市场份额进入市场前三,市场前五的非中国品牌中,仅剩苹果一家。
或许销量并不能代表全部,却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直接结果,更深层次的,中国手机品牌在4G时代的高速增长中,已经逐渐摆脱跟随姿态,无论是在战略定位还是产品布局上,有着更大的主导权。
比如在市场营销层面,不同于3G末期部分手机厂商“碰瓷”苹果、三星的惯用做法,荣耀等手机品牌深谙基于年轻人群研究的重要性,并不断在此基础上深挖用户需求;在产品定价方面,“性价比”的打法已经被华为、荣耀、OV等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从高端到中低端的产品矩阵;在技术创新领域,荣耀在2018年的“技术年”颇为成功,特别是GPU Turbo、液冷散热、Link Turbo等自研技术引发的模仿潮,中国手机品牌正在逐渐引导智能手机的迭代方向。
当然,4G不会是重点,毕竟5G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换道超车的5G之战
有了4G时代奠定的基础,包括华为、荣耀在内的中国头部手机厂商,自然要谋求更多的主导权。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4G基站总规模超过340万个,4G用户数达11.1亿户,4G用户渗透率进入全球前五。如此庞大的4G用户规模,无疑为中国企业争夺5G话语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也的确如此,2016年5月的5G标准投票会议上,华为的Polar code方案成为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编码方案,也就意味着5G的建设已经绕不开华为等中国企业。同时在华为2018年获得的1680项专利中,和5G相关的专利占比高达49.5%,中国厂商已然从学习者转变成了标准制定者。
而在整个5G产业链条中,上游包含了基站、天线、光缆、芯片、射频器件等通信设备商,中游是各大电信运营商,与普通消费者直接相关的是手机等各类终端设备商,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
余承东关于“华为+荣耀成为全球第一手机厂商”的目标,正是中国手机厂商争夺主导权的表现,或可从中读出两层含义:对外,全球手机市场的格局正在改写,5G将成为中国手机品牌全面融入全球市场的机遇期;对内,华为消费者业务也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华为和荣耀的双品牌布局将如何进化将是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
颇为有趣的是,vivo、OPPO等也开始进行品牌拆分,有意效仿华为和荣耀的双品牌策略。可站在华为的立场上,华为和荣耀的关系并非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那般局限,荣耀在5G时代将扮演独当一面的角色,帮助华为消费者业务从多个维度掌握终端市场主导权。
与之对应的是,荣耀总裁赵明在2019年的新年致辞里,再度提及了未来五年跻身全球前三的战略目标。单从时间轴来看,荣耀战略目标的时间周期和5G手机的普及周期相契合,赵明也在微博里适时强调了全球战场和全新里程;余承东有关“荣耀品牌做到中国前二,全球前四”的说法,也暗示了荣耀品牌的战略调整,4G时代在中国市场上演了换道超车的荣耀,接下来的战略重心将是全球市场。
不只是荣耀,OPPO、vivo、小米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做好了全球化竞争的准备。利好的一面是,不少厂商已经在4G时代搭建了海外扩张的跳板,并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比如2018年荣耀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0%,且在意大利、德国、芬兰、法国等欧洲和中东市场进入市场前五。
九、中国科技发展史历程及其评价?
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浩若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诞生了诸如“四大发明”等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众多科技成果。
十、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发展史?
以下是一些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发展史的简要介绍:
Ford(福特):
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
发展史: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于1903年,是全球最早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福特公司在20世纪初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使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福特公司还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方法,大幅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
Toyota(丰田):
创始人:丰田喜一郎(Kiichiro Toyoda)
发展史:丰田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是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丰田以其可靠性和高质量而闻名,推出了许多畅销车型,如卡罗拉和凯美瑞。丰田还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先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量产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
Volkswagen(大众):
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
发展史: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是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大众汽车以其多样化的车型和高品质而闻名,如高尔夫、帕萨特和途锐。大众还拥有其他品牌,如奥迪、斯柯达和保时捷。
BMW(宝马):
创始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拉希曼(Karl Friedrich Rapp)
发展史:宝马公司成立于1916年,是德国的一家豪华汽车制造商。宝马以其运动性能和豪华感而闻名,推出了许多标志性车型,如3系、5系和7系。宝马还生产摩托车,并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Mercedes-Benz(奔驰):
创始人:卡尔·本茨(Karl Benz)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
发展史:奔驰公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86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奔驰以其豪华、高性能和创新技术而闻名,推出了许多经典车型,如S级、E级和C级。奔驰还是Formula 1赛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这只是一小部分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的简要介绍,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汽车行业发展迅速,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提的品牌,如奥迪、日产、雪佛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