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有哪些?
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有主要有纳米药物、抗菌材料等。
1、纳米药物
纳米药物与传统的分子药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颗粒药物,而广义的纳米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纳米药物载体,即指溶解或分散有分子药物的各种纳米颗粒,如纳米球、纳米囊、纳米脂质体等;第二类是纳米药物,即指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的纳米颗粒,或利用崭新的纳米结构或纳米特性,发现基于新型纳米颗粒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或诊断药物。
2、抗菌材料
抗菌材料是指具有抗菌或杀菌功能的材料,其主要机理为:干扰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胞膜、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干扰核酸的合成等4点。目前,抗菌材料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抗菌剂或化学改性的方法使材料具有抗菌的效果。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基于原子、分子层面制造物质,操作和加工纳米尺度(一般指小于100 nm)材料或器件的科学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为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纳米技术是能够操作细小到纳米尺度物件的一种高新技术。由于存在量子效应和尺寸效应,在纳米尺度上构建的材料往往会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宏观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都可归于纳米技术范畴。
二、掉头发是否与饮食有关?
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自己多注意的话还是会有改善的,比方可以多吃有利于头发生长的食品,如蛋白质:牛奶 肉类 鱼类 ,维生素AD:菜花 菠菜 胡萝卜,海白菜 海带,瘦肉、鸡蛋的蛋白、菠菜、包心菜、芹菜、水果,适当吃些黑芝麻,多射入维生素B和C,可以每天睡前吃三四个红枣,坚持食一到两个月,慢慢也会有改善的,还有要正确选择洗发水也很重要,纳米的产品止脱和生发的效果都不错,市场反馈也很好,其次还需要注意平时最好不要熬夜、不要有压力太大、要多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三、发烧有没有好的食疗方法?
宝宝发热的饮食原则
(1)高热能、高维生素流食。
(2)选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患儿食欲较好,可增加蛋白质的量。
(3)少食多餐,每日6~7次为宜。
(4)充分补充液体,多喝饮料、果汁水、西瓜水或绿豆汤。
从中医角度看,宝宝发热主要是由于外感温热邪毒,邪热亢盛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适合宝宝发热时选用的食材有:鱼肉、山楂、海带、百合、蒲公英、薏苡仁、绿豆、荷叶等
发烧食疗
有些爸爸妈妈以为,宝宝发烧必会消耗大量体力,便迫不及待地为宝宝提供大量营养及高热量食物。其实,发高烧的宝宝,必须以出汗的形式去蒸发热能以至消耗足量水分。因此,发烧期间的宝宝,最需要补充的是水分而非食物。发烧期间,宝宝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胃肠道的蠕动因而减慢,宝宝通常食欲下降,若强迫宝宝进食,反而引致呕吐及腹泻等。
伴有咳嗽、多痰的宝宝,由于不会咯痰,往往咽到胃里,剧烈咳嗽还会引起胃部不适,若进食过多,容易出现呕吐。因此,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不宜让孩子过量进食,不宜吃海鲜或过咸、太甜、过油腻的菜肴,以防引起过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但是,宝宝发烧期间也不应该盲目忌口,以防宝宝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宝宝发烧期间,适合少量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藕粉、代乳粉、粥、鸡蛋羹、面片汤等。
1岁以内发烧宝宝食谱:
1.西瓜水:新鲜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
2.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
3.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4.生芦根粥:鲜芦根15克,粳米25克。芦根加水煎至一半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5.荷叶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叶微煮即食。
6.海参粥:海参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7.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温服。
8.治小儿 发热、咳嗽:鸭梨3个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煎煮半小时,捞去梨渣,再加淘净大米适量,煮成稀粥,趁热食用。
9.治小儿痰热惊痫、发热头痛:鲜竹笋150克切成薄片,放人开水中略煮片刻,捞起放入清水,浸泡。再用植物油爆炒,加适量食盐调味佐膳。
10.蜜饯黄瓜:黄瓜数条,去瓤洗净,切成条块,加少量水煮沸后捞出,趁热加入蜂蜜100克调匀煮沸,即可随量食用,每日数次。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夏季发热等症
1岁以上发烧宝宝食谱:
小米粥: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不但营养丰富,热量适中,最适合病弱的幼儿食用。
牛奶米汤:米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热量,容易被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汤的制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去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
宝宝发热爸爸妈妈不要慌,有了以上退热的常识,每23小时检测体温。如果伴有烦躁不安、嗜睡、严重呕吐、发绀、呼吸困难、抽风、超高烧就应紧急就诊
四、人类的大脑运行的速度是每秒几次?
人类大约有几百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大约有几百条脑神经,每条神经上大约有几百个突触,每个突触有几百到几千个蛋白质,一个脑细胞的作用大约相当于一台大型计算机,一个突触的作用大约相当于计算机的一块芯片。可以很简单地推算出来,人的大脑相当于上千亿块或上万亿块芯片。
人类目前最大型的并行计算机,美国的白色战略加速计算机(White ASCI)也不过8000块芯片,和人类的大脑比,相差大约一亿倍,也就是差8到9个数量级。
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一般用一秒钟能做多少次加法运算来统计,目前最快的是日本的“地球模拟器”,40亿次。
如果用计算机类比人的大脑,由于人脑是超级巨大的并行运算系统,所有突触以及每个突触上的所有蛋白质,都可以瞬间同时运动,蛋白质之间又只有几纳米距离,电流在这个距离上一秒可运行几千亿次,人脑运算速度的数量级就大得没法形容,大约1后面跟27个零到30个零。要知道,40亿次,才不过是4后面跟10个零而已,差了大约20个数量级。
所以,如果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以目前研究进展的速度而言,大约还要一百年才能实现。因为根据著名的“摩尔定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也就是每年大约提高0.57倍,要提高20个数量级就需要100多年。俺这辈子肯定是看不到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没有考虑,计算机就两种电路状态,开或关,而脑细胞、脑神经、突触、蛋白质以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很多种,运动起来远比电路复杂得多了。所以人类搞清人脑功能的时间还要推后。
人的大脑是人体中最微妙的智能器官。它重约1.3千克,体积只有1.4立方米,大约由100多亿个神经细胞所组成。每个神经细胞的周围,有1000~10000个突触伸展出去,和相邻的神经细胞的突触相交联。这些突触像电路一样,都具有一个能通过或停止“电子流动”的“闸门”,因此,大脑能够储存10万亿位的信息量。这样的存贮能力可与1万台计算机的存贮容量相媲美。
人脑的思维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形式化思维,是人脑演绎能力的表现,具有逻辑的循序的特点:一种是模糊性的思维,是人脑归纳能力的表现,可同时进行综合的整体的思考。尽管在人的一生中,每小时约有1000个神经细胞发生障碍,一年内有近900万个神经丧失功能,然而,即使如此,大脑仍能正常地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脑有足够的“后备力量”。一些神经细胞发生故障,另一些“备用”的神经细胞马上顶替上来。
科学家从人脑的功能原理上,受到了启发,研制成功了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它具有非凡的计算能力,现代最快的计算机在1秒钟内,能完成上亿次运算,这样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过程的可靠性,是人工计算望尘莫及的。计算机还能模仿人的某些感觉和思维功能,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判断和推理,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正因为这样,计算机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被称之为“电脑”,而且在各个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计算机总是按照人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的。在这些程序中,人要为计算机预见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安排好计算机该如何作出反应。一旦出现了意料之外情况,计算机也会晕头转向,束手无策。
计算机的体积很大,虽然它的元件和人脑细胞的数量一样多,每个元件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耗能为0.1瓦;众多的元件组装起来,其体积已经是1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了,它是大脑体积的600万倍,所需要的能量高达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现代化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因此,尽管电子计算机的才能非凡,神通广大,在某些方面远胜于人,但人脑仍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