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冬季早晨启动车子,是否要热车?热多久?

促天科技 2025-07-08 16:03 0 0条评论

一、冬季早晨启动车子,是否要热车?热多久?

冬季早晨启动车子需要热车,热车30秒-1分钟时间。

正确的热车方法应该是,在发动后30秒至一分钟后上路,但此时千万勿以高转速行驶,应保持在低车速,发动机转速以不超过3000转为限,保持2000转,否则发动机及变速箱所受到的激烈磨损可是无法复原的。待发动机温度上升至正常工作温度后(大概需要3到5分钟时间),再恢复正常驾驶即可。

热车的主要原因在于:车子经过长时间停放,发动机内的机油又流回发动机下部之机油底壳内。因此点火后,发动机的上半部是处于没有机油缺乏润滑的状况,大约要在发动后30秒左右,才会因机油泵浦的运转而将机油运送到发动机最需要润滑的活塞、连杆及曲轴等部件。

扩展资料:

冬天开车注意事项:

1、机油冬季对汽车的润滑要求较高,如果使用的是夏季机油必须更换,对使用时间较长,颜色发黑,附着力变差的机油都应换掉,以保证发动机启动的顺畅。  

2、冬天,路面上很容易出现冰雪,便于车轮定位。与此同时,橡胶、金属、塑料等材料在低温下变得坚硬,因此控制系统相应变得沉重,驾驶道路感减弱。车轮定位不正确很容易影响安全性。有人建议一些汽车商店可以免费检查。

3、冬天,轮胎的橡胶坚硬而相对易碎,这不仅减少了摩擦系统,而且比其他季节更容易漏气和刺破轮胎。在冬季,胎面花纹中的内含物经常被清洁,尽可能避免多次修补的轮胎,磨损较大且不同品牌的胎面花纹不同的轮胎不可忽视。 

4、暖风检查暖风管路和风扇,特别注意挡风玻璃下的除霜出风口是否有正常出风口,热量是否充足,除霜出风口是否有问题。冬天开车会带来许多麻烦和不安全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季每天都热车 你的操作方法正确吗

二、新马6和老马6比起来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全新一代马自达主推车型从2.3L变成2.5L排量,车身尺寸相比老款将大大提高,同时主打车型售价会高于20万。

根据厂家目前透露的信息显示,新一代马自达6车身尺寸较老款有所加长,但仍呈现出运动化的车身风格。

新一代马自达6内饰在空间设计上有所改变,它的方向盘角度和排挡高度都有所调整,使驾驶员在长途驾驶时更具舒适性以缓解疲劳感。同时马自达也巧妙运用银色金属饰板搭配皮质内装,为马自达6内饰打造兼具科技与质感的内饰氛围。而且,新一代马自达6采用的是轻量化材质锻造的MZR直列四缸引擎,并具备SVT序列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以及VIS可变进气歧管系统。

据称,第二代马自达6上市后老款车型将继续销售,产品组合将会是老款车型以高性价比主攻2.0L中级市场,新款车型以高品质进军2.5L市场。

三、开车技巧有那些呢?

安全行车请把握好关键点

一不:车辆通过闹市受阻时不要急躁。

二要:两车交会前要提前降低车速;车辆转弯前要减速、鸣喇叭并靠右行驶。

三查:对车辆安全部位,出车前要查;行车途中要查;返回车场后要查。

四看:出车看气候;行车看风向;鸣喇叭看反应;遇人、车看动态。

五不开:宽阔道路不开“英雄车”;复杂地段不开冒险车;熟悉道路不开麻痹车;任务紧急不开急躁车;遇到情况不开赌气车。

六让:你追我让;你抢我让;你冲我让;你强我让;你挤我让;你急我让。

七防:下雨要防滑;跟车要防前车紧急制动;见行人过马路要防急穿;遇骑自行车人要防急转猛拐;过道路口要防争道抢行;见老人过马路要防“回马枪”;遇雾、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要防突然情况。

八快:遇到紧急情况制动反应要快;遇到险情应变措施要快;在铁路轨道内发生故障撤离要快;发生伤人事故抢救要快;遇执行任务特种车礼让要快;排除机械隐患要快;掌握交通信息要快;保养车辆要勤快。

九慢:进出城镇、乡村道路要慢;遇到行人稠密、儿童玩耍及盲、聋、哑人过路要慢;通过傍山、险路、狭桥、铁道、山坡要慢;起步、停车、调头要慢;装运易燃、易爆、易碎物品行车要慢;拐弯、狭路要慢;通过交叉路口时要慢;交会车要慢;视线不良要慢。

十不超:前车速度不正常或不让超时不超;对方有来车不超;视线不良不超;交叉路口不超;有行人在横道线上不超;出机场、狭路、隧道不超;过铁路道口不超;人多地段不超;通过桥梁时不超;不违章超车!

四、科学5年级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份、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螳螂、鹰

1、草—兔—鹰 2、草—蝗虫—鹰 3、草—鸟—蛇

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第二单元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5.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6.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7.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每秒30万千米。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9.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0.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1.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2.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点燃奥运圣火利用得是凹面镜。

13.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14.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3、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引起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1、地球内部运动,如火山和地震;2、地球外部力量的作用,如风化、侵蚀和沉积。

5、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6、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7、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8、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9、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0、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的混合物。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2、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改变。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3、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15、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16、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17、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带走泥土,在水流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20、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1、除了河流之外,冰川、风、波浪也会对土地进行侵蚀和沉积作用

22、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23、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生活中一般称“弹簧秤”。

8、“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1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15、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16、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17、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如“防滑链”是为了增加汽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机械与机械之间的摩擦力。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8、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