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机器人如何维护保养?
工业机器人的维护保养首先就要进行机器人的日常检查。首先要进行刹车检查,正常运行前,维修管理人员需检查电机刹车每个轴的电机刹车,检查方法如下:
第一,运行每个机械手的轴到它负载最大的位置。
第二,机器人控制器上的电机模式选择开关打到电机关(MOTORS OFF)的位置)。
第三,检查轴是否在其原来的位置如果电机关掉后,机械手仍保持其位置,说明刹车良好。
1.2失去减速运行(250mm/s)功能的危险
不要从电脑或者示教器上改变齿轮变速比或其它运动参数,这将影响减速运行(250mm/s)功能。
二、电子厂,电饭锅厂有什么工种,部门?都需要什么技术?
你说的是这个么 好象是很专业的 我就只能发这个了 不好意思
硅片
目前,在米粒大的硅片上,已能集成15.6万个晶体管。这是何等精细的工程!这是多学科协同努力的结晶,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又一个里程碑。
微电子技术正在悄悄走进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和国防,也正在悄悄进入每一个家庭。小小硅片的巨大“魔力”是我们的前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用硅片制成的芯片是有名的“神算子”,有着惊人的运算能力。无论多么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和工程问题,也无论计算的工作量有多大,工作人员只要通过计算机键盘把问题告诉它,并下达解题的思路和指令,计算机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答案告诉你。这样,那些人工计算需要花费数年、数十年时间的问题,计算机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甚至有些人力无法计算出结果的问题,计算机也能很快告诉你答案。
芯片又是现代化的微型“知识库”,它具有神话般的存储能力,在针尖大小的硅片上可以装入一部24卷本的《大英百科全书》。如今世界上的图书、杂志已多达3000多万种,而且每年都要增加50多万种,可谓浩如烟海。德国未来学家拜因豪尔指出:“今天的科学家,即使整日整夜地工作,也只能阅读本专业全部出版物的5%。”出路何在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由各个图书情报资料中心负责把各种情报存入硅片存储器,并用通信线路将其连接成网。这样,科技人员要查找某种资料和数据时,只要坐在办公室里操作计算机键盘,立即就会在计算机的荧光屏上显示出所要查询的内容。
微电子芯片进入医学领域,使古老的医学青春焕发,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不断创造辉煌。
微电子芯片的“魔力”还在于,它可以使盲人复明,聋人复聪,哑人说话和假肢能动,使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残疾者得到光明和希望。
微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国防和工业自动化中的无比威力更是众所皆知的事实。在大型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下,无人飞机可以自由地在蓝天飞翔;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可以准确升空、飞行、定位,并自动向地面发回各种信息。在电子计算机的指挥下,火炮、导弹可以弹无虚发,准确击中目标,甚至可以准确击中空中快速移动目标,包括敌方正在飞行中的导弹。工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和各种传感技术,可以节省人力,提高自动化程度及加工精度,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机器人已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出现。它们不仅任劳任怨,而且工作速度快、精确度高,甚至在一些高温、水下及危险工段工种中也能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智能机器人也开始显示出不凡的身手。近年在韩国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机器人足球赛,小小机器人那准确的判断能力,有效的组织配合和强烈的射门意识都令人拍手叫绝。最近,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制出了一台名字叫“深蓝”的超级计算机,战胜了世界头号特级国际象棋大师。它的精彩表演表明,智能计算机已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半导体的发展。自动化和计算机等技术发展,使硅片(集成电路)这种高技术产品的造价已降到十分低廉的程度。如果把现在国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硅片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则芯片上平均每50个晶体管的价格还不到一分钱。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售价,也只不过数百元人民币。这样就为电子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铺平了道路。现在,家用电器已越来越多:电视机、录音机、音响、洗衣机、电饭锅、微波炉、电话等等,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
当然,芯片给家庭带来的变化还远不止于此,随着电子化家庭的增多,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家庭工业”和“家庭办公室”正在产生。将来,坐在家里操作机器、指挥生产、管理公司和工厂,将成为为期不远的现实。
三、“僵尸”昆虫机器人是怎样的?
在它们的触角附近安装微型刺激体,在它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内部或神经肌肉连接处植入电极等等。研究人员发现这样可以实现对昆虫大脑的操控,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僵尸昆虫机器人。
安装在一只绿甲虫身上的压电装置得到了115?W的发电量
长期以来工程师们一直致力于研发微型飞行器,其体型就跟昆虫差不多。但是在经过长期研究后工程师们逐渐意识到这样做面临的巨大困难,他们需要设计出一种微小的轻型飞行器,还能携带一定重量的载荷飞行,依靠高性能电池进行长时间的稳定供电,这几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挑战。因此现在有一些工程师们开始另辟蹊径,放弃独立开发全机械系统,转而设法利用真实的昆虫本身,只是要对它们动一些手脚。
比如在它们的触角附近安装微型刺激体,在它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内部或神经肌肉连接处植入电极等等。研究人员发现这样可以实现对昆虫大脑的操控,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僵尸”昆虫机器人。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艾森·阿肯-阿克塔卡(Ethem Erkan Aktakka)告诉记者说:“尽管近些年在微型飞行器设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考虑到其空气动力学表现,悬空时间,载荷能力以及微观尺寸上的节能性能,这些设计都是无法与这种‘僵尸’昆虫机器人相比的。”他说:“人类依靠现有的技术是无法挑战后者的,因为这是大自然经过千万年进化后得到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应用于昆虫体内的操纵系统仍然是靠电池供电的。但是现在-阿克塔卡和合作者一起研发出了一种节能装置,它能依靠昆虫扇动翅膀的动作发电。他们在昆虫的两个翅膀上各安装一个这样的节能装置,运用压电效应产生45 ?W的电量。并且研究人员们相信,一旦将发电机组与昆虫体内的运动肌肉实现直接连接,这种发电效率将得到指数级提升。
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已经发表于最近一期《细观力学与微工程杂志》,这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开始尝试采用非共振装置技术从活体昆虫身上收集电能。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再昆虫身上收集电能的尝试包括使用温差电偶来借助昆虫的体温发电,以及使用磁谐振装置来收集因昆虫身体颤动产生的电能。除此之外太阳能也是一个备选能源方案,不过这样做的话其应用便会被限制在阳光明媚的室外。由于先前的尝试中发现,不同昆虫个体在飞行中拍动翅膀的频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同一只昆虫在不同情况下拍动翅膀的频率也有很大不同,因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必须使用非共振装置设计,这样才能收集到尽可能多的电能。
现在,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在昆虫的胸廓和翅鞘位置安装压电悬臂梁和压电扭转梁机构。这种装置可以在85-105 Hz的频率下工作,这正是科学家们用作实验的绿甲虫的翅膀扇动频率变化范围。压电扭转梁机构显示最高发电量接近45 ?W,而压电悬臂梁的发电量大致仅为其一半或更少。测试显示,发电装置的安装位置距离昆虫的飞行肌越近,昆虫扇动翅膀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便越高,因为飞行肌正是昆虫扇翅震动的来源。在采用一个更大些的压电装置之后,研究人员得到了最佳115 ?W的发电量。
阿克塔卡说:“现成的设备帮助我们得以进行实际测试,并可以在同种昆虫的不同个体上进行比较测试。这些装置的重量远低于之前使用的共振发电装置。现在,不管昆虫扇动翅膀的频率如何改变,周遭的环境,如光照或温度如何变化,我们总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发电量,”
研究人员们指出,这种“僵尸”昆虫飞行器将具备和微型机械飞行器同样的功能,包括执行搜索和营救任务,灾害环境侦察监视以及爆炸物侦测等等。
阿克塔卡说:“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开发一种新的微安装技术,它将让我们得以将压电陶瓷整合进传统的半导体加工技术中去。和传统的薄膜沉积工艺相比,这一新技术将极大地提升微型震动能的采集效率。同时我们也正在继续跟进电源再充电或超级电容技术的开发。”这项技术的研制工作得到了美国国防部先进项目研究计划局(DARPA)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