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大哥大”一词是怎么来的?

促天科技 2025-07-05 22:33 0 0条评论

一、“大哥大”一词是怎么来的?

约在1990初期,电信业务尚未开放,要办行动电话只有中华电信(那时还叫做电信局)一家,保证绝无分号。当时的行动电话不但很贵,而且还很大很大一隻像水壶,更重要的是申办门号还要用排队的!是的,就是如果你要申请行动电话,请先去电信局登记,然後等电信局有了预算,然後买了机器、扩充机房後,你才有可能有一个号码。公家机关嘛,我们都知道他们的效率之「高」,因此普通老百姓要排个一年半载才好不容易弄到一个门号是稀松平常的事(因此当时有行动电话的人的号码大多数都是向人买来的,那时是有就好,那像现在买门号是买「特别号码」),更不用提通话费是多麽恐怖了。

有上述背景,因此寻常小老百姓是用不起且用不了行动电话的,而用的到的人多半是事业有成如张忠谋之类的大老板们,或者「喊水会结冻」的「大哥大」们。但如张忠谋之类的大老板们我们寻常小老百姓总是很难见到他们一次,可是大哥大们在乡里间总是常见多了吧?因此当时常可见到大哥们手里拿着一隻像水壶般的「黑金刚」,很神气地在街上四处走着,然後不时拿起「黑金刚」大声的聊起天来。久而久之,人们也就把大哥大手上的那隻行动电话也称为「大哥大」了,一来表示是只有「大哥大」才用的起的东西,另一则为那隻行动电话的体积大的就像大哥一样大!

二、古代国库的钱是怎么来的?

首先,便是税收,这一点同现在社会差不多,古代各种赋税是十分多的,农民、商铺、工人都是要缴税收的,所以在很多朝代,国库亏空较大时,各种苛捐杂税繁重,一度使民不聊生,但即便如此。在古代战事较多,一打仗,税收部分的国库收入是远远不够花的。

除了税收之外,进贡也属于国库的一项来源,各个朝代的附属小国,定期需要向朝廷进贡,于是这样一笔进贡也会被收入国库。

税收和进贡都在国库中占很少的部分,国库的主要来源大项收入还是来自于朝廷的专卖。古代朝廷常见的专卖品大都是盐、铁、茶、酒之类的特殊产品。这类商品是禁止民间商人私自贩卖的,例如,盐,一般都是官盐,私自卖盐是会被处以很重的处罚的。而由于这一部分商品只能官方售卖,所以价格方面也一般都很高,尤其是盐,属于民生商品,超高的物价常常引起百姓的不满,但总的来说有了这一部分官方售卖,国库便有大量的进账。

另外一项有着跟专卖品差不多性质就是土地专卖或出租了。古代对于土地的归属权也是十分严格的,一些国有的土地也是可以进行出租和变卖的。宋代以后,元、明、清三朝都设有“楼店府”这种部门,其实就是搞土地专卖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经朝廷授权,对全国城市的城区尤其是对京都城内的国有土地进行出租,或者开发后再出租,每年收取大笔租金,除地方分成之外,大部分都流向了国库,利用土地创收这一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三、冬至的由来是什么?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一天,冬至是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逸周书·作雒》载:“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定天保,依天室”,国家社稷(都城、宗庙)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 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同时也是正午太阳角度最低的一天。古人称冬至这一天为“日短至”。气象资料显示,每年冬至前后都会有冷空气及寒潮频繁活动,气温将持续下降。所以冬至这一天,人们喜欢食用饺子汤圆羊肉等热乎乎的食物,预防寒冷的侵袭。

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