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病毒相关知识及问题有哪些?
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病毒的字眼出现的地方有
1.必修1第二页“问题探讨”中的SARS病毒,生物学开篇就从病毒引入。
2. 必修1第二页正文第一段“即使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3.必修1第4页“材料分析”实例4的HIV病毒。
4.必修1第6页“拓展题”提供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5.必修1第126页致癌因子中的病毒致癌因子。
6了必修2第44页“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
7.必修2第46页最后一段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却使烟草感染病毒。
8.必修2第46页拓展题用到噬菌体材料。
9.必修2第69页“资料分析”中心法则的发展用到了RNA病毒材料。
10.必修2第103页基因运载体常用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11.必修3第36页“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
12.必修3第38页天花病毒及疫苗。
13.必修3第41页“科学技术社会”中艾滋病知识宣传。
14.必修3第66页“引入了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
高中生物学需掌握有关病毒的知识点有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
2.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壳。衣壳对核酸有保护作用,是病毒粒子的抗原成分。它们共同称为核衣壳,是任何病毒(指“真病毒”)所必需的基本结构。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包被。
3.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这也是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
如DNA病毒有: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RNA病毒有:艾滋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
4.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以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的生长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
病毒的增殖必须在宿主细胞中完成。离开宿主细胞,病毒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
5.以高中生物学中最常见的噬菌体为例: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一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裂解(释放)。整个过程必须在它的宿主活细胞中完成。病毒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所以人体在平常生活如果因感染了由病毒而引起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没有效果的。
6.部分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是三大类致癌因子之一
病毒的致癌性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系列。它们通过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体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据英国流行病学家对癌症诱因的统计分析,病毒感染占10%-15%。
7.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1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充分证明了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从而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8.有关病毒的免疫问题由于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所以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裂解靶细胞,使病毒没有藏身之所而被抗体消灭。
9.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病毒的结构与功能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DNA的体外操纵技术,把病毒改造成不同外源基因的优良载体,通过它们,可以把任何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目的基因导入到合适的受体系统中,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工程细胞”或“工程菌”。
10.在动物工程中的应用在动物细胞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的融合技术,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促融的方法很多,其中采用灭活的病毒促融是动物细胞融合区别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之一。使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既不损害它们体内的有用抗原,从而使灭活的病毒既保留了诱导细胞融合的能力,又不会感染细胞
先挖个坑,赞数多就继续更新。
我是错过 @错过 ,持续分享高中生物干货,感谢关注。
二、回答与酵母菌相关的生物技术问题:(1)用葡萄酿制果酒时,不可过度清洗葡萄,原因是?
(1)为了避免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大量流失,在用葡萄酿制果酒时,不可过度清洗葡萄.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1 3的空间,以是防止发酵时汁液溢出.若阀a、b一直打开,则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因此最后的发酵产物是果醋. (2)要筛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和调低pH;根据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的目的是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
步骤3的目的是获得单一的菌落. (4)酵母菌种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因此不能直接利用植物秸秆(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故答案为:
(1)避免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大量流失???防止发酵时汁液溢出??果醋 (2)添加高浓度蔗糖(或葡萄糖)?
?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3)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
?获得单一的菌落 (4)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三、利用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颜色反应的原理和方法,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还原性糖包括所有的单糖以及二糖中的麦芽糖和乳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Cu2O的砖红色沉淀.
四、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科学家在探究有些物种人类想消灭却消灭不了,而另一些生物想保护又保?
(1)蟾蜍,个体小生殖能力强,但是成活率低蟾蜍的生活史对策分别为K对策;熊猫,后代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熊猫的生活史对策r对策.(2)熊猫有灭绝的危险,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食物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大;
②建立人工繁育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和幼崽的;
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3)据材料推测,r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蝗虫大发生的规律时往往是,第一年洪灾,第二年干旱,容易造成蝗虫大发生,就是佐证.而k对策的生物种群易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如许多哺乳动物种群当种群密度过大时,资源匮乏,往往容易爆发传染病.(4)如要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如要调查该草地野兔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故答案为:
(1)K r(2)①天敌 环境容纳量(或K值)
②生殖力 存活率 ③基因交流(3)非密度 密度 食物等 (4)样方 标志重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