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蛋白酶能分解其他蛋白质类的酶,但洗衣粉中,蛋白酶并没有将其他几种酶分解掉,以下叙

促天科技 2025-06-17 22:03 0 0条评论

一、蛋白酶能分解其他蛋白质类的酶,但洗衣粉中,蛋白酶并没有将其他几种酶分解掉,以下叙

答案D

点拨:洗衣粉中各种酶之间不相互作用,可能的原因一是缺少水环境,二是各种酶在添加前已作了修饰。

二、细菌与真菌有什么区别吗?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区别如下:

一、生物类型

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二、细胞结构

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

三、细胞大小

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

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五、名称组成

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三、紫外线怎么杀死细菌

紫外线是指波长在200nm~380nm之间的太阳光线,包括3类:UV-A波长为315nm~380nm,UV-B波长为280nm~315nm,UV-C波长200nm~280nm。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光线(290nm—2000nm)中紫外线约占13%,其中UV-A占97%,UV-B占3%,UV-C接近于0。对人皮肤损伤的只有UV-A、UV-B。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UV-C紫外线灯,用来进行消毒灭菌。

其中真正具有杀菌作用的是uv-C波紫外线,254nm左右的紫外线最佳。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支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具有广谱性。

其杀菌原理是通过紫外线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照射,以破坏其机体内DNA(去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使其立即死亡或丧失繁殖能力。石英紫外线灯具有优势,那么,如何识别真假。不同波段的紫外线杀菌能力不同,只有短波紫外线(200-300nm)才能对细菌有杀灭能力,其中在250-270nm范围杀菌力最强

四、宇宙中都什么物质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间到处充满运动着的各种形态的物质。宇宙是由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 ,最大的是总星系,其次是银河系.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大行星。太阳系一共有九个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除了大行星以外,还有40个卫星(包括月亮),为数众多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这些天体组成了我们的太阳系,它们都是离我们地球较近的,是人们了解得较多的天体。那么,除了这些以外,无限的宇宙空间还有一些什么呢?

晴夜,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许多闪闪发光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恒星,就是像太阳一样本身能发光的星球。我们银河系就有1000多亿颗恒星。恒星与恒星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在宇宙空间,有着各种各样的恒星。有的星星很亮,光度比太阳大上百倍到1万倍,这种星叫巨星,有的星的光度比太阳亮上万倍到几百万倍,叫做超巨星。光度小的星叫矮星,有的矮星光度小到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

恒星常常爱好“群居”,天上有很多一对对的星星“紧紧地”靠在一起的,按照一定的规律互相绕转着,科学上称它们为双星。大约有二分之一的星星都过着这种“成双成对”的生活。更有一些称作聚星的系统,那就是3颗、4颗或更多颗恒星聚集在一起。有时有10多颗,甚至成千上万颗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团星,这就是“星团”。银河系里就已发现1000多个这样的星团,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估计也有1万多个。 在恒星世界里还有一些亮度会发生变化的星——变星。它们有的变化很有规律,有的没有什么规律。现在已发现了2万多颗变星。有时候,天空中会突然出现一颗很亮的星,它的亮度变化非常突然而且剧烈,在二、三天内,会突然变亮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自古以来,人们称它为新星(中国古代也叫“客星”或“暂星”),其实新星并不是“新”的星,也不是天空中的“客人”,只不过在它们变得更亮以前,都是一些很暗的,也很平常的星,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还有一种亮度增加得更厉害的恒星,会突然变亮几千万甚至几亿倍,这是“超新星”。早在公元前我国就有关于新星和超新星的记载,汉代以后记载更多了,据目前整理出来的就有90颗左右。

此外,天上还有不少年轻的、很不稳定的星,甚至还发现不少似星非星的天体呢。

除了恒星之外,还有一种形状像天空中的云雾似的天体,并由此得到了“星云”的名称。不过,只有极少数星云在我们银河系内,这种星云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形状很不规则,我们称它们为银河星云(也叫河内星云),如有名的猎户座星云。极大部分星云,实际上并不是“云”,它们和银河星云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星云”,它们是一些同我们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只因为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像云雾般的形状,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也叫河外星云),这种河外星系,已发现了10亿个以上了,著名的仙女座星云就是河外星云,我们肉眼可以看得见。星系也爱好“群居”,常常几个、十几个聚集在一起,我们称它们为双重星系或多重星系,有时几十个星系,甚至几千个星系聚集在一起,构成了星系团。60年代以来还找到一种像星星一样的光点,但它的光度和质量又和星系一样,我们叫它类星体,现在也已发现了1500多个这种天体。

在没有恒星又没有星云的广阔的星际空间里,还有些什么呢?是绝对的真空吗?当然不是。那里充满着一种叫做星际物质的弥漫介质。是由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的密度非常稀薄。此外,在广阔的星际空间里还存在着有宇宙线和极其微弱的星际磁场。

所有这些天体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是死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和互相转化的东西。恒星不断向宇宙空间喷射物质,转化为星际介质,星云、星际介质又在漫长的岁月中凝聚成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