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怎样分辨生物中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促天科技 2025-05-25 00:02 0 0条评论

一、怎样分辨生物中的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种群: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例如:……

2、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

总和。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三者关系:种群是由同种的生物个体组成,种群组成群落,群落组成生态系统。

种群内只有一种生物;而群落内有不同种的生物。生态系统内除包括有生物群落,还包括有无机环境。

许多单一的生物个体(同种)组成种群,种群具有单一生物个体所没有的特征。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2、年龄组成:种群内各种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将来个体数越来越多。

(2)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个体数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年轻个体少,个体数将会越来越少。

3、性别比例:

(1)雌、雄相当(1:1)高等动物和人类

(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

(3)雄多于雌: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蜂、蚂蚁等。

4、出生率和死亡率

这几个特征中,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到种群密度。如:年龄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性别比例失调,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将降低;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生物群落也具有种群所无的特征,结构特征。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布都有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差别很大。

四、生态系统的类型

(1)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农田生态系统。

(2)水域生态系统:海洋、淡水生态系统。

五、各生态系统有何特点?各生态系统的生物有何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1、森林生态系统:(1)种类多,结构复杂,长期稳定。

环境特点:乔木为主,障碍物多。

(2)许多动物适于木攀授生活。

松鼠有弯曲而锐利的钩爪;眼镜猴有特殊的吸盘;变色龙的趾呈螯状;

卷尾猴有缠绕性的长尾;

2、草原生态系统

(1)种类少,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环境特点:平坦开阔,障碍物少,草本植物为主。

(2)许多动物有挖洞或快速奔跑能力。

3、农田生态系统:种类少,结构单一,受人工控制。

4、海洋生态系统:

(1)有大量的生物

(2)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

(3)深海动物眼睛退化(用触须探食)

5、湖泊生态系统:生活有大量的生物;各种鱼类因不同的食性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青鱼:底层,以螺蛳、蚬等软体动物为食。

草鱼:在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鲢、鳙鱼:上层:以浮游植物、动物为食。

小结: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2、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

3、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二、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手段是什么?

首先是核苷酸是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体内合成核酸的前身物。在真核生物中,核苷酸都是类似的,不能用于鉴别是否为同一种,不同物种,常常有不同结构的B.DNAC.RNA D.蛋白质.

其次是名称中有形状的字眼的都是细菌,主要是球、杆、弧,如葡萄球菌、乳酸杆菌、霍乱弧菌、肺炎双球菌等等

然后真核生物DNA上有TATA盒子作为识别起始的位点,原核没有。

真核基因调控序列与起始序列分开,原核不分。

参与的酶不同。

细菌中,DNA指导的RNA聚合酶核心酶由四个亚基组成(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核心酶与σ亚基结合产生全酶。核心酶可以催化NTP的聚合,但只有全酶能够引发转录的开始。主要的步骤是: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亚基识别转录起,始点上游的启动子特异同源序列,这样可以使全酶与启动子序列结合力增加,形成封闭的二元复合物。关键的作用是RNA聚合酶与DNA的相互作用。

真核生物中,当含TBP的转录因子与DNA相互作用时,其他因子也结合上来,形成起始复合体,这一复合体再与RNA聚合酶结合,因此主要是RNA聚合酶与蛋白质之间的作用。

这是从我的硕士论文中找的,希望能帮到你~~~

三、静脉识别特点

活体识别使用手背静脉进行身份认证,它所获取的特征是手背活体时才存在的。这一特点使得非活体的手背无法被识别,因此无法进行造假。相较于表面特征,活体识别系统使用的是手背内部的静脉图像特征,避免了因手背表面损伤、磨损、干燥或湿度过大带来的识别障碍。

活体识别方式采用非接触式,只需轻轻将手背放置在设备上,即可完成识别过程。这种方式避免了手接触设备可能带来的不卫生问题和手指表面特征被复制的安全隐患,同时也避免了被当作审查对象时的心理不适,以及由于脏物污染而导致的识别困难。

手掌静脉识别方式通过扫描手掌内部的静脉,几乎不受外部因素如气温的影响,适用于所有用户。这一非侵入式的扫描过程既简单又自然,降低了用户因担心卫生或使用不便而产生的抗拒心理。

手背静脉识别系统具备高度的安全性,通过活体识别、内部特征和非接触式技术的结合,使得使用者的手背静脉特征难以被伪造。因此,该系统特别适合在安全要求高的场所使用。

韩国首尔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研究文献介绍了手背静脉识别算法及其应用。传统的静脉识别算法通过使用昂贵的DSP处理器处理浮点运算,提高了实时性,缩短了识别时间。该算法包括静脉图像的获取、预处理和识别三个部分,其中预处理过程涉及高斯低通滤波、高斯高通滤波、阂值处理、双线性滤波和改进的中值滤波等技术。通过实验,该算法在5000个样本中的识别率达到94.88%。

扩展资料

静脉识别,生物识别的一种。静脉识别系统就是首先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从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红外线 CCD摄像头获取手指、手掌、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特征值存储。静脉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采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静脉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