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生物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区别?
第一种思路: 从大往小,即先判别属于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然后再区分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且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如果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可能是减数分裂也可能是有丝分裂,再进行第二看。二看细胞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是有丝分裂,可继续进行第三看。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若无上述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第二种思路:先区分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然后再根据三看识别法区分属于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可按如下原则判定: 间期:细胞中看不到染色体的存在,而呈现为细长的染色质,看上去是乱麻一团。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无法区分。 前期:染色体或四分体在细胞中散乱排布,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接下来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及联会、四分体现象。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联会、四分体现象,则为有丝分裂,若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具有联会及四分体现象,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或者赤道板的两侧,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接下来看同源染色体。若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若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及每一对(每一个四分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但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是着丝点,则为有丝分裂。 后期:染色体均分为两组,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接下来可先看着丝点的分裂情况。若移向两极的每一条染色体均含有染色单体,即着丝点没有分裂,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着丝点已经分裂,即移向两极的染色体都不含有染色单体,则继续看同源染色体情况。若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两两成对,则为有丝分裂;若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末期:一般来讲,末期图像不容易进行单独鉴别,需与其它时期相比较。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每条染色体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与中期、前期相比较),且无同源染色体,每条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与中期、前期相比较),每条染色体均无姐妹染色单体,则为有丝分裂末期。
二、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和相同点?
人和动物,就是智商之间的区别
三、兔子跟萝卜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是什么?(小学三年级科学问题)
相同:他们都是生物,有生命
不同:兔子是生物;萝卜是植物。他们摄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兔子是自己寻找食物;萝卜是靠光合作用自己形成营养物质
懂了吧、
四、怎样学好高中生物、提高高中生物学习成绩的方法
想学好高中生物、提高高中生物学习成绩,提供如下几点建议:
1.在生物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课堂学习笔记。课后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2.多思考,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拓展知识。思考得多就会发现自己哪里学明白了,还有哪里不懂。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消灭疑点。
3.课后的练习非常重要,能帮助把死的知识运用于活的练习或实际。
4.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5.不要只局限于课本,去图书馆借阅生物方面的书籍阅读,开阔视野。
6.多观察,生物在生活中的运用是普遍而广泛的。学以致用能让人深刻体会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促进更好地学习。
五、图形学 图像处理学有什么区别
图形学也称计算机图形学,它是研究图形的输入、模型(图形对象)的构造和表示、图形数据库管理、图形数据通信、图形的操作、图形数据的分析,以及如何以图形信息为媒介实现人机交互作用的方法、技术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图形系统硬件(图形输入-输出设备、图形工作站)图形软件、算法和应用等几个方面。 图形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如图形硬件、图形标准、图形交互技术、光栅图形生成算法、曲线曲面造型、实体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与显示算法,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动画、自然景物仿真、虚拟现实等。 图像处理 image processing 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结果的技术。又称影像处理。 基本内容 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是指用数字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经过采样和数字化得到的一个大的二维数组,该数组的元素称为像素,其值为一整数,称为灰度值。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像压缩,增强和复原,匹配、描述和识别3个部分。 图像压缩 由数字化得到的一幅图像的数据量十分巨大,一幅典型的数字图像通常由500×500或1000×1000个像素组成。如果是动态图像,是其数据量更大。因此图像压缩对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都十分必要。 有两类压缩算法,即不失真的方法和近似的方法。最常用的不失真压缩取空间或时间上相邻像素值的差,再进行编码。游程码就是这类压缩码的例子。近似压缩算法大都采用图像交换的途径,例如对图像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或离散的余弦变换。著名的、已作为图像压缩国际标准的JPEG和MPEG均属于近似压缩算法。前者用于静态图像,后者用于动态图像。它们已由芯片实现。 图像增强和复原 图像增强的目标是改进图片的质量,例如增加对比度,去掉模糊和噪声,修正几何畸变等;图像复原是在假定已知模糊或噪声的模型时,试图估计原图像的一种技术。 图像增强按所用方法可分成频率域法和空间域法。前者把图像看成一种二维信号,对其进行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信号增强。采用低通滤波(即只让低频信号通过)法,可去掉图中的噪声;采用高通滤波法,则可增强边缘等高频信号,使模糊的图片变得清晰。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域算法有局部求平均值法和中值滤波(取局部邻域中的中间像素值)法等,它们可用于去除或减弱噪声。 早期的数字图像复原亦来自频率域的概念。现代采取的是一种代数的方法,即通过解一个大的方程组来复原理想的图片。 图像匹配、描述和识别 对图像进行比较和配准,通过分制提取图像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得到图像符号化的描述,再把它同模型比较,以确定其分类。图像匹配试图建立两张图片之间的几何对应关系,度量其类似或不同的程度。匹配用于图片之间或图片与地图之间的配准,例如检测不同时间所拍图片之间景物的变化,找出运动物体的轨迹。 从图像中抽取某些有用的度量、数据或信息称为图像分析。图像分析的基本步骤是把图像分割成一些互不重叠的区域,每一区域是像素的一个连续集,度量它们的性质和关系,最后把得到的图像关系结构和描述景物分类的模型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类型。识别或分类的基础是图像的相似度。一种简单的相似度可用区域特征空间中的距离来定义。另一种基于像素值的相似度量是图像函数的相关性。最后一种定义在关系结构上的相似度称为结构相似度。 以提高图像质量为目的的图像增强和复原对于一些难以得到的图片或者在拍摄条件十分恶劣情况下得到的图片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或其他星球的照片,用电子显微镜或X光拍摄的生物医疗图片等。 以图片分析和理解为目的的分割、描述和识别将用于各种自动化的系统,如字符和图形识别、用机器人进行产品的装配和检验、自动军事目标识别和跟踪、指纹识别、X光照片和血样的自动处理等。在这类应用中,往往需综合应用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图像处理更多的是作为前置处理而出现的。 多媒体应用的掀起,对图像压缩技术的应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图像,包括录像带一类动态图像将转为数字图像,并和文字、声音、图形一起存储在计算机内,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它的应用将扩展到教育、培训和娱乐等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