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达性需要和感觉性需要的区别
感觉性需要:是指在社区中,当大部分居民感觉到某些需要与期望不能满足,并把他们说出来时,那便是居民的感觉性需要。这种需要可能是主观的感受,也可能是基于客观事实而产生的感受。居民的感觉性需要可能是过高的,不切实际的。
表达性需要:是指当个人把自身的感觉性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和展现时,即成为了表达性需要。表达性需要主要反映了对社会服务数量上的需求,但不一定表示对服务质量的不满意。此外,表达性需要不仅来自个人,也来自团体。
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主动表达的行为,例如向有关部门、机构等反映某些问题,如果有相关行为,即为表达性需求。也就是说,只会说不会做的就是感觉性需要,而会说也会做的就是表达性需要。
二、指纹有什么作用?
指纹”(fingerprint)作为鉴定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犯罪学和法医学。人的指纹由于生物学上的原因,存在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人身上,体现为指纹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即每个人的指纹(三种基本模式,拱形、环形、和螺纹形)是不一样的,是有特征的。这种特征并不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广泛应用于罪犯的识别,特殊证件的制作等。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基因存在共性,即不同生物种群有其特定的DNA组成,同时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本质上表现为基因的不同,即DNA组成序列的差异。目前DNA分析技术的日益成熟,用DNA鉴别来判断不同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应用已十分广泛,如亲子鉴定,尸体身份鉴别,生物种类判别等。其本质的判别同指纹完全一致,不过由于DNA数目的巨大,相同基因序列数目远比不同基因序列的数目大的多,而且作为生物基本组成的基因,由于其稳定性不可能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其判别选择的对象十分重要,应选择特定的变异性相对较大的DNA片断分析,作为特征性的指纹图谱,实际上是在某个点上判别,这个点的判断不影响整体性。在应用于中药的指纹图谱方面,DNA可以作为种属的鉴别,不同植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相对较大,鉴别真假较容易,但动物药相对较难,矿物药则不行。其次,可应用于同种植物间,也就是对不同生物隔离的相同类型植物的鉴别,即产地。不过这二种鉴别是对生物学属性的鉴别,虽不受外界过多的干扰,但植物药的次级代谢产物(多为药用部分),更易受环境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我认为DNA作为指纹图谱可应用于种类的鉴别,但植物类别多,研究不够深入。研发成本非常高,在实际的应用方面有相当的距离。不过从长远看,保护我国中药资源,建立基因库,则有其特殊的作用。
在中药的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植物药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体,其药效不是单一的组份能说明的,是多种活性组份共同起作用的,因此单一活性组份的测定和评价不能说明中药质量的好坏,而且目前很多检测的指标成分不具唯一性,将西药检测的理念完全应用于中药存在以偏盖全,割离整体作用的问题。因此将指纹这一概念引入中药分析,将某一方面有特征性的某种分析来表征中药成分的特性。在这里,指纹这一内涵已发生变化,它不象犯罪学中的指纹强调的个体的“绝对唯一性”,也不是DNA指纹中那种内在的遗传学的特性(它即可以是个体之间的“绝对唯一性”,也可以是种群之间的“唯一性”),而是用一定的方法(如HPLC,GC,TLC,HPLC-MS,GC-MS,FTIR,X-ray,UV等),对特定的对象(如中药材,提取物,饮片,注射液等),包括其过程,得到的有特征性的相对稳定的图谱,其可以作为鉴别和质量控制的参照依据。由于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多是次级代谢产物,易受到产地的环境,气候,耕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定因素很多,得到有代表性通用的指纹谱实在不易。同时,对相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指纹谱,不能偏废,因为各个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只是在实际中某种方法可能更实用,代表性相对强些。
总之,我认为在中药范围内,指纹的内涵还需大家共同探讨,其代表性的图谱(图象)应根据具体对象而定,严格的量化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模糊识别才是关键。
三、求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的作用!
细胞壁是植物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物质所形成,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细胞壁保护原生质体,并与植物的吸收、蒸腾、运输和分泌等方面和生理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只是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细胞膜的选择性使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不断取得所需要的水分、盐类和其他必须物质,而又阻止有害物质的进入。同时,细胞也能把代谢废物排泄出去而又不使内部有用的成分任意流失,从而使细胞具有一个适宜而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此外,细胞膜还具有接受胞外信息和细胞识别功能。
液泡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贮藏作用。但因含有许多水解酶,也具有消化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分解液泡中的贮藏物质,重新参与各种代谢活动。
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叶绿体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来,在光照条件下,前质体的内膜内折,逐渐形成基粒,发育为成熟的叶绿体。但在黑暗的条件下,内膜形成由小管组成的立体网络结构,称为前片层体,即黄化质体。在获得光照后,这种结构又可发育成正常的叶绿体。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是将光和作用所合成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细胞内的糖、脂肪和氨基酸的最终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释放的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