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珍珠粉是臭的吗?
第一:价格。俗语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用在珍珠粉上真是恰如其分。在街边小摊,我们可能经常看到一些几元、十几元就可以买到200克甚至300克的珍珠粉。有时消费者可能以为自己拣到了便宜,殊不知却受了骗。所以对价格超低的珍珠粉还是小心为妙。
第二:肤感。珍珠粉越细越好,当然也就越贵。劣质的珍珠粉,颗粒很粗,甚至有的粗如砂粒。您不妨取一点,在手背轻轻按摩,如果感觉粗糙,那么就不必考虑了。因为这种珍珠粉内服无法吸收,外用伤害皮肤(主要是角质层,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一定要慎重!),只会让您掏冤枉钱。
第三:口感。取少量珍珠粉,以舌尖品尝。纯正的珍珠粉无异味,味道醇正厚朴,且余味中有珍珠特有的淡淡腥味(或者香味),若是有有酸、涩、辛或其它异味,或者毫无味道,您就不必选择了。如果服用有焦味或糊味,并且粉体颜色发黄,可能是珍珠钻孔的残粉,乌钢针高速转动发热致使粉体发黄。此珍珠粉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重金属蓄积中毒。
第四:外观。假珍珠粉外观可能明显白于真珍珠粉。用手指沾取少量粉末,展开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观察,可能发现有明显闪光,这种粉多用贝壳制成。如果珍珠粉明显偏黄或偏乌,质地亦不纯正。
第五:细节。优质珍珠粉的生产厂家,会对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小心,比如包装上,中英文文字、甚至标点都不会出现错误;印刷质量、封装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色彩不会发乌、套印不会不准、封口不会不正(你能想象连细节都不注意的话,瑞士手表能全球驰名吗?)
第六:相关认证。如果您买的珍珠粉是国药准字号的药品,那么生产厂家应当通过GMP认证(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属于国家强制认证,所有的制药企业都应当通过),否则无法保证产品的安全。好的公司会以做药的标准来做保健食品类的珍珠粉,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了解生产者的资质也非常重要。
第七:细度方面的选择:珍珠粉越细越好,因为越容易被人体吸收。经过实践,发现细的珍珠粉流动性非常差。举一个浅显的例子:豆子放在斜面上,很容易滚下来(流动性好),磨成豆粉,流动性就差得多,它得被刷下来。
市售的珍珠粉以袋装居多,购买时您试着捏一下袋子,如果一捏,其内容物很快让开(流动),远离你施加压力的部位,那么:即使这是珍珠粉,也是极为粗的珍珠粉。真正的珍珠粉,即使只达到药典规定的200目或者300目,也不至于如此。记住:越细的珍珠粉流动性越差,你压的部位不会那么容易散开,甚至不会散开(对不起,要是里面包的面粉,那我也没法子,嘿嘿),而是聚成紧密的团,那说明这种珍珠粉已经非常细了。
纳米技术有什么特点?
纳米技术的特点在于:
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
纳米科学与技术主要包括:
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等。这七个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学科和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这三个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是整个纳米科技的基础,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来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
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还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逐渐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变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DNA分子计算机、细胞生物计算机的开发,成为纳米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
纳米材料的特点:
当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特性。比方说:被广泛研究的II-VI族半导体硫化镉,其吸收带边界和发光光谱的峰的位置会随着晶粒尺寸减小而显著蓝移。按照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控制晶粒尺寸来得到不同能隙的硫化镉,这将大大丰富材料的研究内容和可望得到新的用途。
纳米”是物质的长度单位,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物质小到纳米尺度时,它在电子学、光学、力学等方面可能表现出超越、乃至迥异于大尺度物质的特点。
纳米尺度使得原本色彩黯淡的物体在纳米尺度下会呈现五彩斑斓,轻如蝉翼的薄片会变得坚韧似钢,优良的导体会变成绝缘体,普通的材料会发电发光……
纳米科技又什么用处呢?
疾病的早期检测与纳米药物
纳米材料由于有奇异的性能,在医药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如根据量子点的荧光效应,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效应,纳米材料的吸附作用等,能够将检测的灵敏度大幅提高,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
纳米颗粒做为药物载体,具有高度靶向,药物控制释放,提高药物的溶解率和吸收率等优点。一些纳米材料也被证明本身即是高效的全新药物。
纳米颗粒做为药物载体
比如说,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是建立在杀死细胞的基础上,它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纳米药物(含钆金属富勒烯),它并不直接杀死细胞,而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生长环境,将其“监禁”起来,阻止它们继续生长和转移。这种药物有可能改变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